中新網(wǎng)河北新聞7月14日電 (宋敏濤 劉偉)日前,河北廊坊三河市第十中學歷史老師張海波在講授《甲午中日戰(zhàn)爭》一課時,別出心裁地設計了“穿越時空的記者會”活動,讓學生分別扮演李鴻章、鄧世昌、日本外交官等角色,通過模擬采訪、辯論等形式,深入理解戰(zhàn)爭的背景和影響。
師者,人之模范也。好老師當有“捧著一顆心來,不帶半根草去”的奉獻精神。張海波一直把這句話當成自己的座右銘,多年來,張海波始終把教育事業(yè)放在首位。
作為年級歷史組長,張海波老師帶領團隊開發(fā)“跨學科融合課程”。在講授九年級《文藝復興》時,她與美術(shù)老師合作開展“名畫賞析”,她與語文老師聯(lián)動進行“莎士比亞戲劇片段誦讀”,這種創(chuàng)新模式使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更加立體豐滿,讓學生站在藝術(shù)的角度,在欣賞中學會歷史,在歷史中學會鑒賞。
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,張海波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。她主持的市級課題《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培養(yǎng)的策略研究》榮獲教育科研成果獎,相關論文在多個期刊發(fā)表。在集體備課中,張海波經(jīng)常幫助其他老師解決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中的難題,和同組老師討論教學方案,共同創(chuàng)造適合學生的教學課程。
不僅如此,她還建立了“特殊學生成長檔案”,詳細記錄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、學習情況。對于學困生,她利用午休時間義務輔導;對于心理有波動的學生,她耐心進行疏導。
從教29年來,張海波始終扎根教學一線,以飽滿的工作熱情、嚴謹?shù)墓ぷ鲬B(tài)度,出色地完成了各項教學任務。在師德培育、教學創(chuàng)新、家校共育等方面書寫著動人的教育篇章,成為學生眼中的“引路人”、家長心中的“好師者”、同事口中的“好榜樣”。先后榮獲“廊坊市級學科名師”“廊坊市級骨干教師”“三河市級優(yōu)秀班主任”等稱號,用行動詮釋著人民教師的責任與擔當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