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邢臺1月29日電 (張鵬翔 武娜)29日,正月初八,早晨六點,家住河北省邢臺市任澤區(qū)辛店鎮(zhèn)雙蓬頭村的花饃藝人李銀花按時起床,開始一天的忙碌!敖衲暌龅氖且豢罨x蛋糕,從正月初二開始,這幾天已經接了十多個訂單,是個好兆頭。”李銀花干勁十足地說。
花饃,亦稱“捏面花”,是用面捏成的工藝品。在我國北方地區(qū),民間逢年過節(jié)有蒸制花饃的習俗,棗花、面魚、福袋……不同造型分別帶有不同的寓意。由于技法獨特,部分地區(qū)的花饃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李銀花是一名“80后”,出生在山東菏澤,受母親影響,自幼便喜歡蒸花饃這門技藝!罢艋x既是一種民間藝術,也是一項致富的手工技藝。”李銀花說,從山東嫁到河北后,一直都想創(chuàng)業(yè),2018年外出培訓后,便開啟了她的花饃創(chuàng)業(yè)之路。
走進李銀花的創(chuàng)作間,只見發(fā)酵箱、烤箱、榨汁機等電器整齊擺放,牛奶、雞蛋、面粉、菠菜、南瓜等原材料也一一排列,面板上還有幾個昨日蒸好的喜饃,飽滿的白饃坯子配上紅火的喜字,喜慶且誘人。
“制作花饃包括搓、捻、剪、按、卷等十多道工序,使用的工具包括剪刀、筷子、梳子、竹簽等!崩钽y花一邊準備和面,一邊介紹道,從配面、捏形、裝飾到發(fā)酵、蒸制,每一道工藝都十分講究。
起初,李銀花遇到不少困難,面團硬度不達標、花饃形象不夠逼真、操作不熟練等因素都會影響最終效果。為此,李銀花反復練習,磨練手藝,還把成品免費送給親朋好友試吃。“制作花饃極需耐心,絲毫的差錯都會影響整套作品的美觀。”經過一年時間的摸索,加上嚴謹的工作態(tài)度,李銀花的花饃日漸“高端”,造型也逐漸增多。
壓面、切面、捏型,微小的工具夾在指間,李銀花的雙手快速而不慌亂。在李銀花的創(chuàng)作間,她現場展示了自己制作的“喜饃”“面魚”“金鎖”。
李銀花說,花饃按用途主要分為兩種,一種可以食用,另一種則主要用于觀賞。為了做出更多花樣,李銀花經常在網上查閱各種資料,力求有所突破。工作之余,李銀花還外出參加培訓,在與同行的交流與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。
制作時間久了,李銀花摸透了其中的門道。在傳統花饃的制作基礎上,李銀花不斷創(chuàng)新,還制作出了適合大眾口味的“中式蛋糕”“花饃花束”!皩鹘y花饃和果蔬汁、牛奶、雞蛋相結合,便可制作出可食用的彩色花饃!崩钽y花說,根據顧客需求,可將花饃拼裝成蛋糕、花束造型。
憑借花饃技藝,李銀花一家也走上了致富路!耙郧按蚬っ總月掙2000塊錢,現在自己做花饃每個月收入1萬多元。”李銀花說,自打她把花饃作品發(fā)布在網上后,很多人咨詢訂購,有了這門手藝,日子越過越有勁兒。
“銀花不僅心靈手巧,還熱心將花饃制作手藝教授給我們!泵洗筝x是李銀花的鄰居,也是這里的“?汀薄T诶钽y花的耐心教授下,她的手藝日益熟練,也打算通過制售花饃增加收入。
“歡迎大家來學蒸花饃!崩钽y花說,她要將這份傳統手藝傳授給更多人,讓更多人走上致富路。(完)
本地新聞: |
河北新聞網
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
長城網
河北共產黨員網
河青新聞網
石家莊新聞網
|
國內網站: | 中新網 | 人民網 | 新華網 | 中國網 | 光明網 | 中國日報 | 國際在線 | 中經網 | 中青網 | 央廣網 |
中新社分社: | 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貴州|廣東|廣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黑龍江|江蘇|江西|吉林|遼寧|內蒙古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香港|新疆|兵團|云南|浙江 |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