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邯鄲2月24日電(王天譯 祁鵬飛)“前兩天剛下過雪,大田里的冬小麥還在越冬期,我們實驗站里的小麥已經成熟。”24日,位于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的中國農業(yè)大學雞澤實驗站里,中國農業(yè)大學農學院講師張玉峰指著一盆盆成熟的小麥笑道。
據張玉峰介紹,這批逾100份的小麥種質資源于2023年11月種植,利用智能人工氣候室調節(jié)溫度、光照等條件,經過拔節(jié)期、揚花期、灌漿期,于近日完成整個生育期。目前正值“數九”里的“八九”,這是該實驗站首次實現“數九”時節(jié)收割小麥。
“對于小麥而言,此前我們采取的傳統(tǒng)小麥育種方法,從父本、母本材料篩選后雜交,至少要經過6代繁育,使遺傳基因穩(wěn)定下來才能進行審定試驗,一個新的小麥品種培育周期長達七八年。”張玉峰說,這是該站智能人工氣候室建成以來的首次冬季育種,一年可繁育兩代,大幅縮短了小麥育種周期。
雞澤縣農業(yè)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田平增稱,該批小麥的成熟實現了把自然的被動育種變成人為的主動育種過程,降低了良種繁育成本,提高了育種效率。接下來,將在今春進行大田試驗種植,與大田正常種植的小麥一起收獲,從而達到加代的目的。
邯鄲市雞澤縣歷史悠久,可追溯至春秋時期,史載“井丘聯比,可以盈澤”,屬于農耕文化積淀深厚的春秋故地。(完)
本地新聞: |
河北新聞網
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
長城網
河北共產黨員網
河青新聞網
石家莊新聞網
|
國內網站: | 中新網 | 人民網 | 新華網 | 中國網 | 光明網 | 中國日報 | 國際在線 | 中經網 | 中青網 | 央廣網 |
中新社分社: | 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貴州|廣東|廣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黑龍江|江蘇|江西|吉林|遼寧|內蒙古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香港|新疆|兵團|云南|浙江 |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